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度)
时间:2021-03-01 10:36:17 阅读次数: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和发布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编制发布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和关于持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报送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现将本校2020年度教育质量状况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省属公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直属于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学校成立于1984年,学校主要办学条件达到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各类办学设施配套齐全,学校校园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拥有功能先进、设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基地,校园占地面积达到56575㎡,建筑面积41203㎡,教学用房面积7469㎡,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15833㎡。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目前在职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57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学科带头人18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5.5%。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河南省首批“1+X”证书制度中职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学校,2019年又成功入选河南省“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特色强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断加快骨干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优势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多人。目前已开设汽车工程、商贸信息、财税金融、机电工程、航空服务、艺术设计六大类23个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约占70%。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河南省重点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品牌示范专业。     
     1.2 学生
情况
     学校积极实施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竞争力。通过加强育人管理、办学条件、校企融合、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提高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在受到疫情影响情况下,全年招生1635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4698人,农村户口学生占比96%以上,学生男女比例6:4,学生巩固率87%
     学校重视毕业生升学需求,2019年根据专业情况开办了5个对口升学班和7个单招班。2020年组织3+2考试升学61人;通过单招及对口升学升入高职院校200多人。2020年毕业生规模1559人,就业人数1360人,就业率达到87%,对口就业率82%,学生满意率达85%。
     1.3教师队伍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我校不断扩大专任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坚持“内培外引”的方式,采用公开招聘形式招聘优秀青年教师到校任教,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专业技术骨干,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7人,生师比26:1。专业课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83%。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50人,占比为95.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18人,占比为12.3%;中高级职称 44 人,占比为29.3%。学校注重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高。现有省厅、校内学科带头人18人,“双师型”教师62人。
    1.4设施设备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组织实训楼及学生宿舍楼复工建设,完成了基坑支护招标施工、基础开挖等。预算投入50万元,对教学楼六层进行改建,增加教室5个。
        2020年学校通过实施双高建设项目投入近1000万元,共完成7个实训室(基地)建设项目,包括:无人机综合应用实训中心,汽车专业“1+X”证书培训考核站、电气总装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商务体验店、数据中心机房升级改造、智慧录播教室等。
       目前,所有专业都建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共有校内各类实训室74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10万元,生均0.98万元,其中2020年新建实训室7个,新增实训工位230个。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健康为本、技能为重、成人成才”的德育育人目标,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素养。坚持以学生基本素质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持续开展“3+X”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切实学生的“读”能力、“写”、“说”能力,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一系列学生素质能力活动。每周每天均有相对应的练习项目,练习时间固定,通过阅读、写作、书法、朗诵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说”三项基本素质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其他特长因素,广泛开展了音乐、舞蹈、摄影、乒乓球、足球、模特、美容、演讲、武术、航模等等特色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养能力。
       加强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健全德育工作组织,加强学工部、各专业部、班主任学生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把学生德育培养融入日常管理中。加强思政课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通过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从纪律和卫生的养成教育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地校纪校风。
        2.2在校体验
       严格教学管理,听取学生教学方面的意见,积极改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过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教室多媒体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升级改造了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开发和制作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加大推进移动端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各项实训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充足,实训课程开出率100%,学生实习实训满意度98.5%。
       学校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需求,坚持“学生为本”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完善了日常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意见》,强调班主任落实好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沟通、组织集体活动等制度。还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学生教官进班等多种途径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存在问题,提升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92%,课程设置满意度97.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爱国主义、传统文化、行为习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组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篮球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广播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庆晚会、“12.9”歌诵比赛等活动,实现了立德树人主题教育常态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实施班级劳动值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品质。每年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文化传承”的校园文化理念。
       实施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方法和劳动习惯,实现劳动育人。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劳模进校园”、职业体验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重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抓好校园治安防范、交通管理、火灾预防、学生安全教育以及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了教学和师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习、逃生演练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2020年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为零,学生安全满意度为100%。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重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资助政策走访宣讲,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进行家庭困难学生评选,对评选人员进行严格评议审核并签名确认结果公示。及时准确上报建档立卡家庭资料。2020全年实际享受免学费7565人次,资助总金额为72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265人,资助金额为39.8万元。
        继续推行校内学生奖学金制度,开展学生评先创优及奖学金评比表彰活动,营造良好校风、学风。2020年表彰了12个优秀班级和154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7名、优秀学生干部2名,先进班级1个,8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2.4就业质量
         建立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优选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规范实习管理,圆满安排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没有举办校内专场招聘会,但结合专业教学部开展企业单独宣讲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顺利安排2018级学生顶岗实习。近年来,我校形成了省内外多地市广泛就业安置体系。
        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度、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稳步提升,自主创业比例逐年上升。组织申报2020届、2021届贫困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请工作,使31名符合条件毕业生享受到就业政策补贴(2000元/人)。2020年毕业生规模1559人,升入高职院校248人,就业人数1252人,就业率80%,对口就业率82%,学生满意率85%。
        2.5职业发展
       重视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为其职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如邀请企业进校园开展讲座,宣传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专业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如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将德育培养与技能教学紧密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如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社团,使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拓展自身能力,促进其全面均衡发展;如组织学生开展“读经典,承传统”活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重视劳动育人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坚持开展学生劳动值周和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教育理念,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尊重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校园氛围。 
       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搭建教、学、赛融合平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结合专业开展了技能类、素质类、文明风采类、传统文化类、体育竞技类等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渗透到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中,推进了“职业文化”育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及行业协会的各类技能比赛、素质类大赛。2020年,我校在全省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中共获一等奖19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37个,62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竞赛成绩比去年大幅提升,被省教育厅评为技能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近年来,我校围绕我省及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我校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不断促进专业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
        根据“双高”建设计划,我校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及艺术设计等三个骨干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带动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2020年,我校坚持就业和升学两种办学模式,在办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普通专业班级的同时,加大升学班的办学力度。继续开办计算机、电子商务汽车维修、财会开班对口升学班,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升学需求,实现骨干专业中高职衔接。我校相继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学院分别签订了无人机操控、艺术设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升学渠道,提高了升学保障。
       3.2教育教学改革
       依托校内较为完善的实训设备、信息化设施,对接职业技能培养,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法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继续搭建教、学、赛融合平台,举办了第四届校园技能文化节,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和我校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能类、素质类、文明风采类、传统文化类等四大类、40多个比赛项目,参与3200多人次,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态势。2020年,我校技能大赛成绩再创新高。在全省职业技能和文明风采竞赛中参赛42个项目,获一等奖19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37个,其中62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同时协办了2项省赛项目,承办了洛阳市1项大赛项目,我校获得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优选合作企业开展合作,推广现代学徒制,积极探索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改革。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和校内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制教学模式,推动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
        深入推行信息化教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教学方式,根据“双高”建设要求,建设精品课程10门,完善了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继续推进“1+X”证书试点制度。2020年,我校又有建筑工程识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获批第三批河南省“1+X”证书试点专业,目前“1+X”证书试点专业数量达到5个,选派11名教师参加“1+X”证书考评员培训,并在12月份组织汽车、无人机、建筑装饰等专业500多名学生进行“1+X”认证考试。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了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专项培训经费,选派优秀专职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每学期都开展以全体教师为对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素质。在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削减的情况下,学校投入培训资金31.5万元,组织60名教师参加由河南省职成教育服务中心承办的2020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培训班,对全校大多数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3.4 规范管理
        1.教学管理情况
        抓好教学管理和督导,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了《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办法》、《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课堂行为规范》、《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教学管理条例》、《骨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暂行)》、《关于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等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强化教学日常管理,组织召开教学管理委员会议,对教学部和教的师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案、作业、网站等各个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和落实,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督导检查。组织校内信息化说课、优质课等教学比赛,积极落实校内听评课制度,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推荐工作。9月份开展了“践行师德 铸就师魂”主题教育活动和“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抗疫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了2020年“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搭建了教师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平台,宣传了学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现了我校教师师者初心和责任担当,激发了广大教师树立高尚师德的自觉性,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2.学生管理
        继续完善了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修订《班级量化考核细则》,针对以往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和完善。疫情期间,继续落实健康晨检制度,保证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学生发热应急处置和因病复课制度,请假统一由学生工作处负责,保证了学生在校卫生健康安全。继续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坚持对学生宿舍内务及违禁物品实行每日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举办了新任班主任培训、学生教官暑假集训,开设班主任业务网上学习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将学习量和成绩纳入考核。加强班主任业务总结交流,每月撰写班主任工作手记,利用校报、微信公众号择优刊发、推送,总结交流、共同提高。坚持每周例会制度、每月考核通报制度、晚间值班制度、查寝查操查晚自习等,强化学生在校的日常管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学生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军训、升国旗、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2899名学生参与了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网上学习,举办了纪念“一二·九”,专题法治讲座、“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主题教育等。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做为考察课组织线上学习。对口升学部发挥师资优势,在学校微信平台全年推送“知学至善”12期,宣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加强校团委及学生社团建设。举办了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新团员入团仪式。召开社团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共注册备案社团43个,参与师生700余人,涵盖了专业技能、体育运动、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门类,开展社团活动80余次,充分发挥社团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
       3.财务管理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2020年,我校双高建设项目资金达到近1000万,学校严格按照《双高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双高”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政府采购及资金支付等工作,做到招投标规范有序,资金支付无差错、无逾期。编制年初预算,力求准确完善。撰写财务绩效报告和决算报告,编写并向财政厅上报内控报告,总结财务运行、预算资金落实等状况,反映学校财务更新、执行和落实情况,以及在的问题等。积极配合省社、省审计做好例行审计工作。
        在资产管理方面,加强各类采购报批、招投标、验收等工作,完成了省财政厅、省社资产清查上报工作,完成了双高项目的资产验收和台账卡片建账工作等。
         严格执行经费预计决算制度和经费用支出的审批制度、做到每笔费用都真实有据,合理合法,管理规范。严格预算审批制度,做到物品入库、发放,报销,准确及时。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财物相符、账物一致,把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学校资产安全。
       4.后勤管理
       落实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后勤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履行后勤保障职能。完成了多项日常水电维修维护任务,全年报修次数为411次,全年维修量大约在1650次左右。在军训期间、开学期间等用水用电高峰期间,多次完成突发性应急维修工作。完成了学生宿舍、实训室、办公室等区域的维修改造工作,预先对所管辖的水电设施进行全面检测与维护保养,确保了学校水电正常供应。
        严格食堂管理,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把从采购到入库的各种物品、食品质量关。做到了“三无”产品不进,腐烂变质食品不进,入库、出库建立了台帐。并安排人员每天对食堂留样,台账,卫生等进行检查,确保校园饮食安全卫生。
        5.安全管理
         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度,各职能部室负责人签订消防、治安、稳定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制定《河南省洛阳经济学“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安全生产三年集中整治方案》、《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冬春火灾百日安全行动方案》等制度。制定完善了治安防范、消防安全检查标准和管理规范,定期排查矛盾制度,建立规范了防火安全责任制等。
         积极开展消防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宣传,开展消防演练、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邀请省家居安全协会为我校教师和学生在校内举办了“2020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开展“模拟灾害现场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参加师生人数多达3000余人,提高了广大师生应对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能力。
        全年对校内400多具灭火器、消火栓进行了4次全面安全检查,维修、更换灭火器近300具,对校内各部门、及教学楼、实验楼和学生食堂、超市等重点部位安全进行安全大检查3次,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全年度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高。2020年,我校教师在省教育厅信息化教学说课、优质课评比及教学能力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获奖教师18人)、三等奖5个(获奖教师8人),在省供销社组织的优质课、微课及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中,我校共参与78人,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26个。本年度实现教育厅“十三五”立项课题1项,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立项4个,结项课题4个。
        3.5 德育工作
        完善育工作机制,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由校长、主管校长、学工部(包括学生教官)、专业教学部、班主任组成的学生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四位一体”德育工作实施办法和“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制定思政进课堂实施方案,实行思政进课堂,丰富思政课的活动内容,优化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丰富德育教育平台,以网站、广播、校报、超星学习通APP为主的平台教育模式,以技能竞赛、实践课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树立“技能光荣、劳动光荣”的德育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坚持升国旗制度,通过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融合爱党爱国、法制教育的节日纪念日等活动,组织各班定期召开了主题班会,纪念12·9歌咏比赛等活动,实现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学习中华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塑造理想人格”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活动,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完善劳动值周制度。明确专人对值周学生开展值周劳动教育,分配劳动任务,并讲解劳动技巧和劳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明确劳动意义;制定劳动值周区域劳动卫生规范标准,制作卫生标准图文对照表,让学生在值周过程中明确如何开展劳动值周,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了学生行为习惯主题教育常态化。
        3.6党建工作
        一是专题部署党建工作。专题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安排布置了2020年党建重点工作,下发了2020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与各部门签订了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全年共组织召开6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学校党建工作,督促落实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责任到支部,让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组织开展了支部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利用“学习强国”和河南省网络干部学院的平台,作为党员年度考核一项内容,督促党员干部学习。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支部党员会组织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按照省社、省教育厅要求,组织开展了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等。四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有3名同志成为正式党员,2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3名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办“订单”班、“冠名”班。相继开办“宇通汽车班”、“海尔电器班”、“京东班”、“中德诺浩汽修班”、“宗申航发班”等冠名班、订单班,开展多方面合作,实现双元共同育人目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目前,我校已与7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合作的企业达到30余家,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4.2 学生实习情况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开展各项实习活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校通过网络招聘和线下分批走进校园举办“双选会”、就业指导培训等,多措并举,确保了2018级学生实习就业。无锡呈美集团、郑州宇通、京东集团分别与我校的相关专业联合开办了订单班或联合开展实训教学。
         11月,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管理专项治理活动。对我校实习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查找我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落实,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工作。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积极参加洛阳市各专业的产教联盟,与联盟企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积极参加省、市产教联盟工作会议,学习研讨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目前,我校共参加7个产教联盟或行业协会(2个省级5个市级),我校作为洛阳汽车专业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履行职责,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洛阳市中职学校汽车类技能大赛。通过产教联盟成员学校相互学习交流、参与集团化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坚持“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形成了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岗位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人才需求。2020年学校在校生规模4698人,为社会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200多人,获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
       5.2社会服务
       继续做好社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2020年度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305人次,其中校内培训2990人次,校外培训315人次。其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举行4期187人次;开展“1+X”证书试点培训考试工作,我校积极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驾驶与维修和建筑工程识图等三个“1+X”试点专业的学生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参加培训学生310人;发挥我校航空专业优势,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无人机植保和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进行农名工和复转军人培训128人次;组织开展学生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就业创业能力等培训2680人次。
        做好我校浙大远程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保证教务教学管理规范运行。本年共组织浙大期末考试两次,教育部统考两次。因疫情原因,春季考试拆分为线上一次,线下一次,学位英语单独组织一次。认真做好教务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作为省财政厅全额拨款单位,办学经费按年度部门预算足额落实到位,2020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4302.72万元,生均拨款8241元,免学费351.7万元,申请项目专项收入1870万元,项目投入2148.22万元。
       6.2政策措施
       一是着力提升党建水平,彰显党建在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建阵地建设,丰富党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创新党建实践活动。推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完善制度,提高治理水平。修订学校章程,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规范管理机制,规范责任目标、工作绩效考核、质量控制、教学管理等管理内容,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室)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利用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建设学生宿舍和实训综合楼,增加教室、实训室面积300平方米;利用“双高”建设项目资金,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室),改善专业教学实训条件。通过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数据中心、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任务,加强学生管理及社团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健全学生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学生德育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班主任、学生教官、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保证学生日常管理;推进思政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激发调动学生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五是着力提升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多元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培养,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建设一批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6.3对口支援
        与贫困地区学校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面向社区、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学校服务水平。
        面向农村的开展社会培训,面向农村商户开展农业电商、机电维修、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户开展无人机植保驾驶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面向中小学开展“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对航空专业知识的兴趣。使用无人机为农民免费喷洒农药,达到了实现服务三农、支援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目的。
       7.特色创新
         案例一:深化“三教”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逐步从追求规模发展走向质量和内涵发展,不断落实“十九大”和《国家职教改革发展方案》精神,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学校不断高质量发展。一是教师改革。制定《学校专业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办法》,组织校内选拔,加强骨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能力素质提升。对新进教师进行了教师基本业务素质培训,开展了校内青年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践行师德、铸就师魂”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提升。投入资金31.5万元,培训60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选派11名教师参加“1+X”证书考评员培训。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化说课、优质课评比及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获奖教师30人,获奖人数、项目及名次均有新的突破。在省供销社组织的优质课、微课及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中,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26个。省级教科研项目结项5个;新立项 4个,其中1个重点项目。二是教材改革。主要是更新教材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建设数字化课程,丰富教材形态。各教学部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投入98万元,围绕重点专业建设10门精品课程,牵头、参与编写校本教材6本,参与教师23人。改变过去以第三方为主、购买资源的建设模式,让更多教师参与,有效提升了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教法改革。依托校内较为完善的实训设备、信息化设施,对接职业技能培养,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法改革,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继续搭建教、学、赛融合平台,举办了第四届校园技能文化节,开展技能类、素质类、文明风采类、传统文化类等四大类、40多个比赛项目,参与3200多人次,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全省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中共获一等奖19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37个,62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竞赛成绩比去年大幅提升,被省教育厅评为技能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必将促进我校走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内涵发展的道路,对推进我校高质量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案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技能校园”、“书香校园”和“文化校园”,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人文气息和职业教育氛围。
        2020年下半年,我校重点开展了社团建设活动。首先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指导和规划社团建设工作。其次召开社团工作会议,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进行社团建设宣传动员,不断扩大影响力,激发老师和同学的特长和兴趣。成立了由校团委牵头、各专业教学部学生管理员负责的社团管理组织,统筹协调社团管理工作。
       过去我校也陆续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但社团数量、种类较少,参与师生人数较少,影响较小。而本次社团建设活动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力度大,组织管理规范,建设成效显著。本次社团种类齐全、人数众多,组建各类社团组织43个,参与师生达到了700余人。主要涵盖了体育兴趣类、文明风采类、中华优秀传统类、技能竞赛类、技艺传承类、社会实践类六大类。如礼仪社、汉韵社、匠艺社、纸艺社、四叶动漫社、艺术表演社、少年派·文化传播社、陶艺手工制作社、美妆社、茶艺社等凸显技艺传承类;如Happy English Club(开心英语社)、就业升学服务协会、趣味英语情景剧社团、星星读书社等展现文明风采类;又有无人机航模社团、羽毛球社、航发社、溢美社(美术设计)、会计基本技能社团、ERP沙盘社团等技能竞赛类;还有舞龙舞狮社、音乐社、书画社、摄影社、星星读书社、话剧社团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类;如篮球队、羽毛球社、田径队、流行舞社团、轮滑社、摔跤散打社等体育兴趣类。
        各社团由2-3名教师任辅导教师,负责社团组织活动管理,各社团制定管理制度、年度活动计划,平时保存开展活动的影像资料,定期召开社团部门会议,年终撰写年度总结。各社团组建后,利用课外时间和周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共计开展各类活动150次,在校园里形成了“班班有社团、周周有活动”的良好风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极大调动了师生们的积极性,使师生们的各类特长得到了发挥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部分社团成员参加了河南省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双高”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在“双高”校建设中,内容涉及的十大建设任务,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实训室(基地)建设、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硬件建设任务完成校好,但在课程建设、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等内涵软件建设方面成效还不明显,离“双高”校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要以“双高”建设计划要求,全面推进“双高”项目建设,努力促进办学水平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8.2内部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按照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和“双高”建设的要求,内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加强制度落实、提高管理效能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下一步要依据“双高”建设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继续丰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监督落实,切实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和管理内力。
       8.3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学校师资队伍中,聘用人员占到一半,而且新毕业的年轻人居多,教学经验、能力都显不足。下一步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救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企业和社会上引进技术骨干,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同时完善聘用人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